![]() | ![]() |
英语类比赛
一、Spelling Bee单词拼写比赛:初一
为正确引导学生发现英语学习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单词拼写能力,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我校决定开展温州外国语学校学校“Spelling Bee”单词拼写比赛。
(一)参加对象
初一每班各推选5名学生参赛。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
未定。
(三)活动器材
桌子18张、显示屏、音响、话筒3只、各班指示牌1-18班,记分牌18套,以及选手号码牌1-5号共18套。统分表(评委和志愿者)。
各班自备白板一个,白板笔(多支)以及板擦一份进行比赛。
(四)活动人员
评委老师共8名,学生志愿者36(每班择优2名)、学生主持人1名。
职责介绍:6位评委老师负责评判,1位评委老师负责ppt控制,1位评委老师负责出题发音。2位志愿者共同负责一个班级的团体积分和个人积分。志愿者和主持人赛前统一老师培训。
(五)活动规则及流程
比赛共分三轮。
第一轮:按18组选手同时听中文拼写单词的方式进行比赛。每班1-5号选手排队依次比赛,每个班同号选手进行PK,每位选手需连续答5题,每个单词要求在15秒内完成,超过时间不计入分数。答对班级积10分,答错不扣分,最后按分数排名公布比赛结果,淘汰9个班级。如出现分数相同情况,则同分班级采取加时赛办法。第一轮分数累积计入第二轮比赛分数(加时赛分数不计)。
第二轮:晋级第二轮的班级按同时听英文拼写单词的方式进行比赛。每班1-5号选手排队依次比赛,每个班同号选手进行PK,每位选手需连续答3题,每个单词要求在15秒内完成,超过时间不计入分数。答对班级积10分,答错不扣分,最后按分数排名公布比赛结果,淘汰6个班级。如出现分数相同情况,则同分班级采取加时赛办法。
第三轮:3个班级分数清零竞选前三名。每班1-5号选手排队依次比赛,每个班同号选手进行PK,每位选手需答1题,每个单词要求在15秒内完成,答对班级积10分,答错或超时则选手淘汰,择出冠军、亚军及季军。
活动时间预计100分钟。
(六)词汇范围
所有已学词汇(NSE、ATW七上为主)+本学期教过的词汇。
(七)奖励办法
比赛设冠军、亚军及季军各一名,各奖励奖杯一个。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奖励奖状。另根据个人三轮比赛累积的积分取前5名设风采奖,各奖励超级棒棒糖一支和奖状。所有参赛选手获得纪念章一枚(共75枚)。志愿者加志愿者时间。
准备流程:
1. 班级选拔5名,英语群里报上名单。
2. 采买制作比赛需要的号码牌、奖状奖品等
3. 邀请评委
4. 名单公布给班主任,班主任上报志愿者2名。
5. 设计打印评分手册
6. 出题并制作ppt
7. 志愿者、主持人培训
二、英语阅读竞赛:八年级
(一)参加对象 初二学生 每班5人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
初定2021年3月;地点:合班大教室
(三)活动器材
决赛时需要显示屏(电脑显示倒计时+比赛纪律)
(四)比赛流程和纪律:
1、客观题请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用黑色水笔在指定区域内填写。
2、竞赛开始后15分钟未到场者视为弃权。竞赛时长60分钟,竞赛结束请立刻停止作答,待监考人员收卷完毕后,方可离场。
3、选手不得有任何舞弊行为,一经发现,取消资格和成绩,并通报批评。
(五)活动人员
监考老师1名,改卷老师2名。
(六)竞赛内容
若干篇阅读,分难度等级。
(七)定级办法
按得分值和比例,分一二三等奖;成绩突出者授予“Reading Star”的称号。
三、英语演讲比赛:高一、高二
(一)参加对象:高一高二学生,每班至少报名2人
(二)活动时间:
初赛:3月中旬(暂定)
决赛:4月上旬(暂定)
(三)活动要求:
1.要求脱稿演讲,演讲稿要求原创,内容积极向上、活泼新颖、体现正能量。
2.初赛演讲主题为“时刻(The Moment/Every Moment)”,时长为2分钟以内。根据初赛结果,各段选出8名进入决赛。
3.决赛分为主题演讲和即兴演讲两部分,主题演讲主题为“万里(A Long/Vast/Great Distance)”,时长为3分钟以内。即兴演讲由选手抽题回答,题目为选手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景设定,选手需要根据抽到的问题用英语给出自己的处理和解决办法,时长不超过3分钟。
(四)奖项设置:高一高二段各设一、二、三等奖若干
(五)评分标准
语文类比赛
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打造书香校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校的文化品位。经研究决定,我校将于2021学年第二学期开展以“书香润心灵 诗意溢校园”为主题的读书节系列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一、“校园诗词大会”:七年级
(一)考查范围
《初中生经典诵读》200篇(温州版)
(二)参赛对象
七年级全体学生
(三)前期准备
寒假按照计划表背诵题库范围内古诗文,了解文学常识
(四)比赛流程:
本届“校园诗词大会”包括初赛、复赛与决赛三个环节,采用积分制计分。初赛、复赛采用笔试形式,题型包括选择、填空两项。主要目的在于从多方面考查参赛者的文学素养基础。决赛采用现场形式,题型为诗词文听写等。决赛突出考查参赛者语言文字实际应用能力。考查时须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教育部统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收录的经典诗词和文言文,包括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经典诗文。
1.初赛:3月底
参加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
考查范围:课内90%+课外10%
参与形式:笔试(100分)
2.复赛:4月上旬
参加对象:由初赛评选出每班5名学生代表
考查范围:课内60%+课外40%
参与形式:笔试(100分)
3.决赛:4月底
参加对象:由复赛评选出总分排名前8的班级,每班5名学生代表
考查范围:课内50%+课外50%
参与形式:现场积分制比赛
具体流程:
第一环节 诗词接龙(必答题)
本环节比赛一共分为五轮,每班每轮派一名代表参与角逐。要求选手在10秒内完成上下句背诵。若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回答或回答错误,则该题不加分。每答对一题加5分。
第二环节 火眼金睛(必答题)
本环节比赛一共分为五轮,每班每轮派一名代表参与角逐。要求选手在15秒内从诗句中找出错别字并改正。若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回答或回答错误,则该局不加分。每答对一题加5分。
第三环节 狭路相逢(抢答题)
本环节比赛共20题,根据试题要求,最先按响抢答器的参赛队伍获得答题权,每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或不回答扣5分,提前抢答取消该题回答资格。
5.奖项设置
团体总分依据积分由高到低,评一二三等奖,比例为3:5:8;个人总分最高评“全场最佳奖”。
二、辩论赛活动方案:八年级
(一)参加对象:八年级全体学生
(二)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各班自行组成一支队伍参赛,每支队伍最多5人,上场比赛为4人,即一辩、二辩、三辩和四辩。
(三)比赛形式
经抽签决定初赛顺序,两两对决选出优胜队进入复赛,实行淘汰赛制。
(四)评奖方式
评出团体第一名1个、第二名1个、第三名2个,其余为团体鼓励奖;并评选出各场最佳辩手、优秀辩手和校园最佳辩手、优秀辩手奖项。
(五)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温州外国语学校第十六届读书节辩论赛比赛方式与程序
一、比赛方式:
1、本届比赛采用单淘汰制。
2、各班参赛顺序由抽签决定,抽签办法由主办单位负责解释。
3、每场比赛有一个由3人组成的评判团投票决定胜负,并有一名评委代表评判团作评判发言
二、比赛程序:
执行主席致开场词,简要介绍赛况、赛程和比赛规则,即转入本场比赛。
1、主持人(即执行主席)介绍辩题、正反双方代表队和评判团成员情况,并宣布比赛开始
2、第一阶段,立论阶段(6分钟),每队各3分钟。
正方一辩发言(陈述观点),时间3分钟;
反方一辩发言(陈述观点),时间3分钟。
3、第二阶段,攻辩阶段(6分钟)。
正方二辩向反方二辩或三辩提一个问题,反方必须正面回答,不得回避、反问,不能把问题抛给正方;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分钟,回答问题时间累计不得超过2分钟。
反方二辩向正方二辩或三辩提一个问题,正方必须正面回答,不得回避、反问,不能把问题抛给反方;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分钟,回答问题时间累计不得超过2分钟。
4、第三阶段,自由辩论阶段(8分钟),每队各4分钟。
正反双方代表可针对对方辩友的发言提出质问,也可根据场上的情况自由辩论。由正方先开始,须正、反方交替发言。
5、第四阶段 总结陈词 (6分钟),每队各3分钟。
反方四辩先开始总结陈词 时间3分钟。
正方四辩总结 时间3分钟。
三、我的阅读史:初一、初二、高一、高二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我的阅读史分享大赛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每个人都有一段独特的阅读“旅程”,这段旅程是对自己多年来阅读经历的回想、叙述与反思,也是对内心深处“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深刻体悟。在这段特殊的旅程里,我们穿行于个人体验、情感流脉、理性思考和时代细节之间,同时也展示着自己阅读积淀、审美品味和价值判断的形成过程。
1.活动时间
初赛:3月7日-3月13日
决赛:3月14日-3月20日(暂定)
2.活动内容
(1)比赛形式:汇报演讲,学生需自备ppt、音频等材料。
(2)参赛对象:七、八年级,高一、二年级。
(3)汇报内容:自主确定一个主题,围绕自身真实的阅读经历、阅读体悟及阅读方法;可通过一部经典作品串讲自己的阅读史,也可多部作品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展示,分享角度不限。要求为本人原创,提倡真善美的表达,严禁抄袭。
(4)展示时长:8分钟以内。
(5)活动要求:倡导个人感悟与体验的深刻化,鼓励学生在阅读作品中感受作品对成长的作用,并对如何阅读产生自己的理解。
(6)奖项设置:大赛分为初中组及高中组,先分别由初中部及高中部进行初赛,评选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初高中部各推荐6位同学参加校级决赛汇报展示,最后评选出10位阅读之星,以及相关单项奖。
3.评分标准
阅读经历的真实性占20%、阅读体悟的深刻性占40%、逻辑与语言表达30%,PPT及其他材料的精美性10%,最后按分数高低进行排序。